舍本逐末

打破象牙塔壁垒,弥合学术与政策的鸿沟
编号:
21716-9787208193086
销售价:
¥97.20
市场价:
¥10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地址: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央路12号中央路商场二楼
电话:
0429-5552299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象牙塔的围墙似乎从未如此之高。”——约瑟夫·奈

“相关性”与“严谨性”如何使社会科学家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渐行渐远?
社会科学能否既是一项严谨的学术事业,又饱含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切?
学界应如何打破象牙塔壁垒、弥合日益扩大的“学术—政策鸿沟”?

本书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历史,考察在这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者与学者(书中也称之为环形道与象牙塔)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指出,在战争或社会危机期间,社会科学研究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托马斯·谢林与沃尔特·罗斯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在和平时期,学者又回到了与现实不太相关的研究议题。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鼓励方法复杂、逻辑严谨的学术工作,而非那些涉及国家安全政策与现实的议题,因而,学术文化愈发偏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
本书提出,必须将经验世界作为学术工作的参照点,真正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生态系统。

 
内容简介

为了调动智力资源来应对“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国家安全威胁,原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认为:“我们必须再次拥抱学者和他们的智慧。”然而,从实际来看,国家安全政策制定者与国际关系学者之间的距离已经变成了鸿沟。
圣母大学国家安全中心创始主任、Packey J. Dee 国际关系讲席教授迈克尔·德施追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历史,考察在这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决策者与学者(书中也称之为环形道与象牙塔)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他的新作《舍本逐末》中,德施指出,在战争或社会危机期间,社会科学研究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托马斯·谢林与沃尔特·罗斯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在和平时期,学者又回到了与现实不太相关的研究议题。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鼓励方法复杂、逻辑严谨的学术工作,而非那些涉及国家安全政策与现实的议题,因而,学术文化愈发偏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目标。
本书是一部丰富的思想史,也是防止学术研究迷失方向的重要警醒,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迈克尔?C.德施,圣母大学国家安全中心创始主任、Packey J. Dee 国际关系讲席教授,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著作有:《特权与机密:总统情报咨询委员会的秘密历史》《全球舞台上的公共知识分子:教授还是评论员?》等书。

目  录

目 录 

丛书总序 纵谙古今韬略横务天下经纶 王缉思
中文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相关性问题:专业化的社会科学和安全研究的命运
第二章 象牙塔的机会:因战争而起又因和平而息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物理学家的战争中的社会科学家
第四章 社会科学的冷战:行为主义革命为构建“政策科学”不切实际的努力
第五章 暑期项目研究中政府内的信息交流中心:联邦政府冷战期间为动员社会科学的努力
第六章 科学化的战略家随经济学家走人智识的死胡同
第七章 战略现代化理论陷入越战泥潭
第八章 直到密涅瓦的猫头鹰在“9·11”后飞来,安全研究才得以复兴
第九章 结论、对反对意见的回应,以及学术建议
译后记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