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叛逆的青春期,父母做对了什么

一线心理咨询师青春期养育力作,国内多名心理专家、教育家联袂推荐! 25个最常见的青春期难题,75个实用解决办法, 让你忍不住对照使用的实操指南,附赠“青春期成长手册” 直击中国家长痛点,更符合中国养育
编号:
217209787523105061
销售价:
¥50.80
市场价:
¥59.8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你的青春期孩子是否不听话?情绪说变就变?有些自卑?有些焦虑?甚至有可能抑郁?

学习时拖拖拉拉,似乎有点“考试综合征”,有的有厌学情绪,甚至想要退学?

突然少言寡语,对学校、同学讳莫如深,是不是遭遇了校园欺凌?

沉迷于追星、网络游戏成瘾、手机短视频,甚至想当网红……

本书直击家长痛点,助力家长陪伴孩子平顺度过青春期!建议人手一本!

一线心理咨询师的青春期养育力作,让你忍不住对照速查的实操指南

25个最常见的青春期难题,75个实用解决办法

★取自大量一线真实咨询案例,链接丰富的心理学理论,讲解分析通俗易懂,实操指南简单易学易上手

更符合中国教育环境和青春期养育实际,更适合中国家长体质,更贴近中国孩子的心

附赠“青春期成长手册”,内含家长必填的17张工具表格

★做青春期孩子的引路人,沟通是标配,陪伴是高配,共情、理解是顶配

★清华大学 李焰 教授 作序推荐

★国内多名心理专家、教育家联袂推荐

央视《心理访谈》特邀嘉宾陈绍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李占江、智心委专家组成员孙大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于晶、灵语心理创始人张思怡等联袂推荐!

★从观念意识、理论认知、行动实践,手把手教家长更好地养育青春期孩子,促进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和谐

每个青春期难题,包含1个心理咨询故事 1个关键词解读 3种实操方法,一本书对照速查,真正从根上起作用

★家长描述的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五花八门,可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看来,只有两种问题:一种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家长需要解决的自己的问题——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翻开此书,可以一一破除青春期孩子的养育困惑,更好地引导青春期孩子的成长!

 
内容简介

暴风骤雨式的青春期,既有生理心理的双重变化,又面临学业压力的增大,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安然度过?

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建平率领的一线咨询师团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他们凭借丰富的青少年咨询经验,从大量一线临床案例中提取家长关心的学习、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网络使用、情绪心理等五大方面青春期主题,共计25个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并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进行解读,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书中的每个青春期难题,都有1个心理咨询故事——真实咨询案例;1个关键词解读——案例中反映的心理问题的专业解释;家长操作指南——3种针对该问题的实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上手。此外,本书还附赠“青春期成长手册——家长必填的17张工具表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破除养育困惑。

可以说,本书是兼具故事性、科普性、实用性的大众读物和实操指南,书中案例皆取自真实案例,从专业视角剖析青春期发展规律,普及养育常识,为家长普遍面临的青春期养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旨在帮助青春期家长放下焦虑,正视青春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基本特点,真正读懂青春期的孩子,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

作者简介

于建平

北京泓光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心理学硕士,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研究。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积极心理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16年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累计心理咨询10000小时以上,心理督导2000小时以上,为中小学、大中型企业、社区等开展超过千场大型讲座。

 

姚祝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学图书编辑。积极心理、沙盘游戏、团体行为训练等技术受训,擅长青少年人格发展、学业问题、亲子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向,累计咨询50小时以上,课程与讲座500小时以上。

 

 

目  录
[目录]

推荐序 做学习型父母,与青春期孩子共成长/ 001
前 言 做好青春期的引路人/ 005

Part1 学习篇
1.厌学:看似最不值得爱,恰恰最需要爱
案例:拉肚子背后也有真实需求
2.拖延:允许自己不完美
案例:越追求完美,越容易拖延
3.“考试综合征”:改变“唯成绩论”,扫除心中歪曲信念
案例:总是考不好的优等生
4.拒绝升学: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投入
案例:躺平,是不是躺赢?
前  言

◎专注青春期心理咨询的资深咨询师团队基于多年、大量成功的真实案例总结的青春期养育力作;

◎一本书可对照速查家长关心、孩子常见的25种青春期养育难题,从案例故事到理论的通俗讲解,再到75种简单易学易上手的解决办法,通俗易懂重实操;

◎以积极心理学等丰富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国教育环境、青春期养育实际出发,切中最普遍中国家长的需求,更懂中国孩子的心;

◎附赠家长必填的自我检视手册,帮助家长快速对照指南解决问题,时时检阅,陪伴孩子平顺度过青春期;

◎清华大学李焰教授作序推荐,央视《心理访谈》特邀嘉宾陈绍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李占江、智心委专家组成员孙大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于晶、灵语心理创始人张思怡等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家联袂推荐!

媒体评论
作者以积极心理治疗理论为背景,还融入了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精神分析、后现代治疗等理念,有效干预了书中的一系列案例,并将之介绍给家长。相信家长读者们会和我一样喜爱本书。——李焰(教授,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发展动荡的时期,好在从“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通常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重视青春期的心理保健,方能防患于未然。——李占江(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曾任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

本书为我们分享了心理咨询师看待青春期问题的独特视角,并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实用可靠的方法,特别适合家长朋友及心理学初学者应用。这些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深厚的咨询功底。——陈绍建(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央视《心理访谈》特邀嘉宾)
在线试读
做学习型父母,与青春期孩子共成长
李焰
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D-12-004)

作为一个大学的心理咨询老师,我经常会接到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求助。因为几乎每一个拥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遇到了教育孩子的挑战,也就是说,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似乎都失效了。青春期的孩子向父母要权 利、要尊严、要民主、要理解,还要“偏执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对此,父母往往猝不及防。青春期的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一生有两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第一次飞跃期大约在 2 岁,孩子开始分清自己与他人,产生了初步的自我意识,能够用“我、我的”等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内心世界。第二次飞跃期则在青春期阶段,为 11 岁到 18 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并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为自己负责的个体。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尚能用强权压住孩子的欲望。“你去把作业好”“晚上你必须几点睡觉”“你不能玩游戏”,家长的这些话语,孩子可以听进去。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想要自己做决定了。他要成为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国王。父母和孩子就像分别是两个世界的国王,父母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有那样的想法,彼此仅能交换意见。至于父母的意见孩子听或不听,父母已经不再能够绝对掌控,影响力大大减弱。
面对“不再听话”的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欣喜,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正走在分离个体化的路上、成长为自己的路上、发展出自我的路上。
父母应该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开启自己的学习模式,主动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发展特点,提前预警他们可能出现的波动与心理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与孩子形成合作关系,陪伴孩子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逐步见证孩子从一个小国王变成自己真正的君主。
书摘插画
插图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