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国的运行逻辑

20年政企调研、国家高端智库经验,人大经济学教授、B站年度“金知奖”得主搭建读懂中国政治经济运转的认知框架
编号:
21716-9787208197473
销售价:
¥55.20
市场价:
¥69.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地址: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央路12号中央路商场二楼
电话:
0429-5552299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中国有293个地级市、2846个区县、3.87万个乡镇或街道、48.9万个行政村、233.2万个自然村,超过90%的人不住在“北上广深”,每个人都在不同维度的基层工作和生活,基层是中国的底色。读懂基层,才能读懂真实的中国。

为什么说“宇宙尽头是考公”,考公的尽头又是怎么样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仕途?县委书记权力和责任有多大?如何理解城市的级别,又如何理解官员的级别?

——由制度背景、权力运行、基层治理入手,构建读懂中国政治经济运转的认知框架

理论框架 +实证分析+实地调研。跳出“黑板经济学”,抵达充满烟火气的真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聂辉华,集合20余年教研精华、海量政企调研经验、国家高端智库工作心得、海外进修比较,揭示基层中国的运行逻辑。

改编扩写自B站知识区头部付费课程,百万网友的“宝藏老师”。从国家治理、基层生态、个人抉择逐次递进,是“社会大学”的教科书,也是职业生涯的参考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守英,《财经》杂志主编何刚,《中县干部》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军旗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治经济学、组织经济学的视角,结合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自身的实证分析和实地调研,系统探讨了基层中国的权力运行与治理逻辑。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家治理的制度背景,作者提出了一个“内外冲突的双均衡模型”,以解答从古至今中国国家治理与制度设计的框架与逻辑,并由此展开有关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组织、治理结构、行政区划设计与历史沿革、央地关系、不同层级的权力关系,以及以等级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包括行政单位、官员职级与权限、政策制定执行等。第二部分分析了不同层级的权力运行,包括各级官员与基层公务员的职责与工作关系。第三部分进一步介绍基层的治理逻辑与运行生态,重点讨论了基层体制内人士工作的挑战、条理与突围之道,以及地方、区域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在具体论述分工、升迁、考核指标传递治理等细节的同时,还探讨了包括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地方债务、数字业态、区域协同发展、营商环境等关键议题。

作者指出,“上下同治”是中国之治的精髓,这要求基层的自主性、活力、激励与试错,和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协调相连贯,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解中国政治经济现实的认知框架,还大量穿插了体制内外各级领导干部的调研素材与真实观点,旨在为读者提供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学认知视角与基层经验。


作者简介

聂辉华,江西崇仁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和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已出版《一切皆契约:真实世界中的博弈与决策》《整齐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等著作。


目  录

前言:透过基层,理解中国
第一部分 上下同治
第一章 “条块结合”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特征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治理架构
第二节 地区边界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节 古代为什么皇权不下县?
第四节 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第二章 等级制是行政资源分配的主要方式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等级体系
第二节 中国官员的行政等级
第三节 中国官员的晋升规律
第四节 重大政策是如何出台的?

第二部分 权力运行
第三章 基层首长的权力清单
第一节 县委书记究竟有多大权力?
第二节 哪些单位有两个“一把手”?
第三节 哪些部门可以设立常务副职?
第四节 哪些职务的“含权量”更高?
第四章 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
第一节 别不拿街道办当干部
第二节 城市基层岗位很清闲吗?
第三节 乡镇年轻公务员的出路
第四节 “村官”不是“官”

第三部分 基层治理
第五章 地方主官的挑战
第一节 县委书记的“三座大山” 
第二节 乡镇党委书记的挑战
第六章 基层公务员的激励
第一节 乡镇公务员的曲折升迁之路
第二节 干部考核指标越多越好吗?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基层治理
第七章 基层治理的困境
第一节 基层招商引资的秘诀
第二节 土地财政还能持续吗?
第三节 天量地方债出路何在?
第四节 电商能救活小县城吗?
第八章 区域协同发展之路
第一节 大国大城还是均衡发展?
第二节 投资不过山海关?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