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尔夫特的制琴师

追怀手工技艺和匠人精神,颂扬女性艺术和艺术女性。名画与音乐交织代尔夫特小城社会生活风貌,科学与理性辉映荷兰黄金时代人文精神图景
编号:
21716-9787521770360
销售价:
¥74.80
市场价:
¥8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地址: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央路12号中央路商场二楼
电话:
0429-5552299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1)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获得者、资深音乐史家拉蒙·安德烈斯“音乐史四部曲”之一,中文世界首次引进出版。
安德烈斯博学多能,屡获殊荣,被媒体誉为“具有文艺复兴人物气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其著作除音乐领域外亦涉及哲学、神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再加上其职业演奏家的经历,这种学科的理论绘织和实践经验使他在音乐史研究中高屋建瓴,独树一帜。其博学与深刻可媲美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和英国艺术史家E. H. 贡布里希。
四部曲以音乐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音乐的哲学和文化意义为两个重要线索,讲述了人类音乐3000年来的绵延赓续,并以音乐家J. S. 巴赫(人物)、17世纪的荷兰小城代尔夫特(时空)为案例,点、面结合,探讨了音乐艺术与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相辅相成,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古典音乐的艺术精髓,提升文化素养与音乐鉴赏水平。

(2)一幅小小画作里的伟大时代。
本书从画家法布里蒂乌斯的作品《代尔夫特风景》切入,回顾了17世纪荷兰小城代尔夫特的一段历史,和当时几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与文化贡献,包括画家扬·维米尔(1632—1675)、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1632—1677),以及音乐家扬·彼德松·斯韦林克(1562—1621)。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音乐家的生活、创作、演奏和乐器的构造、制作工艺;女性在艺术和音乐中的角色和地位;画家的生活、其作品的时代意义和象征意义;光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望远镜的发明与传播,及其对艺术、文化的影响。由此见微知著地了解17世纪/巴洛克时期整个欧洲的社会人文风气,以及它对接下来的启蒙时代(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的巨大影响。

(3)一个伟大时代中的人文细描。
荷兰历史上的17世纪被称为“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作为“海上马车夫”并在“文人共和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荷兰,全面发展贸易、科学和人文艺术。这里有着欧洲最高的人口识字率和一批求知欲旺盛的读者,人们有更多机会投入艺术习得、鉴赏与创作中。在荷兰画家的笔下,连渔夫和农民都会演奏小提琴这样优雅的乐器,画面中演奏乐器的市民也总是快乐地大笑。这种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和艺术,既展现了人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活力,也促进了艺术创新,同时对消费至上和日趋浮躁的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一部追怀手工技艺和匠人精神的挽歌。
17世纪欧洲的制琴师对时间的利用,对待各种材料的态度,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作对双手和感官的要求,仿佛是对工业时代的一种警醒。那时,尤其是在手工业活动中,人们的工作时间更长,但在此期间,他们的存在却并未被削弱。这为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流水线生产体系下的现代职场人,提供了另一种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参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依然需要保持对品质的坚持、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传承的尊重,这些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正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5)一部颂扬女性艺术和艺术女性的杰作。
17世纪荷兰人口识字率的两性差异在当时的欧洲是最小的。女性除了日常的家务劳作外,也有很多机会学习并参与艺术创作,她们不仅丰富了个人生活,也为家庭成员提供了艺术熏陶。在荷兰画家中,有尤迪特·莱斯特那样的女性画家,她们展现了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的细腻情感与独特视角。另外,各个阶层的女性乐器演奏者在荷兰绘画中也十分普遍,她们不仅为当时的音乐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这些女性的艺术成就,激励着我们更加关注和支持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推动艺术领域的性别平等与多元发展。

(6)诗思合璧,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文笔优美,叙事通达,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来,夹叙夹议的散文式叙事中富含深刻的哲思。书中融合了音乐史、艺术史和科学史等多个视角,对大量文化典故和观念素材信手拈来,展现出独特的立意与旨趣。作者对画作、乐器制作相关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体现了学术严谨性。
本书图文并茂,170余幅插图涉及人物肖像、历史版画、美术作品、乐器图片等,为读者提供了17世纪欧洲社会生活风貌和人文精神图景的直观视觉体验。

 
内容简介

《代尔夫特风景》是17世纪荷兰画家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留给音乐的遗产。在这个鞋盒般大小的空间里,装着一段历史。一位坐在店铺外面乐器摊位旁边的手艺人正陷入沉思。在午后新教堂的尖顶投下的阴影中,有织补工、卖木桶的人、赶驴的人、斯韦林克的半音阶体系,还有斯宾诺莎的哲学理论,他曾在一句批注中说过,悲伤和贪图安逸会削减人类行动的力量。
那幅画里还有东方航海、坏血病和安东尼·范·列文虎克的显微镜,船夫们在运河上运送蔬菜的身影,维米尔为了画出代尔夫特而走到城市另一边河岸的脚步声,制琴师正用龙血为维奥尔琴染色的双手,磨坊里油花花的轴,惠更斯和笛卡尔的书信,放在碎冰上出售的鲱鱼,码头上缝补船帆的人。也许就在那个读信的清晨,或是在某个无法预知的黄昏,有人会买下一把维奥尔琴或鲁特琴。谁拥有这些乐器,谁便能通过音乐来避免或减轻所有的不幸。
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走进那个科技繁荣、人文昌盛、开明开放的时代,那个在工作中倾注了所有时间和存在的时代,那个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懂得聆听,懂得思考,不急于赶在一天的日升日落之前。那是一个全身心付出的时代。

作者简介

拉蒙·安德烈斯(Ramón Andrés),1955年生于西班牙潘普洛纳,哲学家、散文家和诗人,曾担任那不勒斯大学教授,目前作为圣霍尔迪加泰罗尼亚皇家美术学院和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院士活跃在西班牙文化界,并与巴塞罗那人文艺术研究院合作从事文化推广活动,定期在西班牙国内举办哲学和艺术类讲座和研讨会。年轻时曾作为职业音乐家在欧洲多国巡回演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曲目,专业的音乐训练使他能够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深入研究音乐和思想史。2006年,凭借《巴赫传》获巴塞罗那城市奖;2015年,因其广博的学识和文学成就被西班牙国王授予维亚纳亲王文化奖;2021年,凭借《音乐的哲学与慰藉》获西班牙国家散文奖。被誉为“具有文艺复兴人物气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是因为旋律会与我们自身产生共鸣。我们的大脑经常需要重整自我,逃离混乱与困境,而音乐使这种重整成为可能。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后来的希腊,音乐被用来治疗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音乐疗法,它在毕达哥拉斯学派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听到平静的音乐时,那种幸福感会激发同理心。音乐在我们耳边告诉我们它所知道的克服逆境的一切方法。
——拉蒙·安德烈斯

 

目  录

001 第一章 代尔夫特的制琴师
043 第二章 法布里蒂乌斯、斯宾诺莎、镜子与光学
089 第三章 走进制琴作坊
159 第四章 为乐器调音
191 第五章 女性的音乐
243 第六章 维吉那琴
271 第七章 斯韦林克:几何秩序的音乐
319 第八章 音乐博物馆

391 小型图书馆与题献
403 译后记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