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之母与风险之锚

立足中国实践、富有全球视野,是推动现代金融理论发展、服务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部力作,为统筹安全与发展、破解经济金融化时代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编号:
21716-9787521772593
销售价:
¥73.00
市场价:
¥79.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地址:
葫芦岛市连山区中央路12号中央路商场二楼
电话:
0429-5552299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1.该书立足中国实践、富有全球视野,是推动现代金融理论发展、服务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部力作。
2.该书为统筹安全与发展、破解经济金融化时代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共风险为逻辑起点,突破传统理论框架,提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全新认知范式。全书从财政与货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与央行三个维度展开,揭示现代经济中财政作为货币基础、政策协同枢纽和公共风险最终承担者的核心作用。 
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国家信用源于国家拥有的征税权,主权货币本质是国家信用的具象化。财政收支直接嵌入基础货币循环,赤字常态化体现货币的内生性。国债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资本市场定价基准和货币政策操作载体。人民币国际化需依托财政向全球提供无风险资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趋向一体化。经济金融化推动需求管理转向公共风险管理。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与财政作为“最后兜底人”只是公共风险治理中的行为分工,稳估值优先于稳币值。 
财政与央行的协同治理逻辑。全球公共风险治理实践显示,央行独立性随着通胀机理的改变而改变。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应统筹包括铸币税在内的公共资源。财政与央行应共同构建基于公共风险导向的政策框架。突破界域思维,以公共风险最小化为目标,实现财政金融治理体系的动态适应性变革。 
本书创新性提出“货币状态论”、财政货币“量子观”等理论,强调财政在信用货币体系中的本源地位,为理解现代经济运行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对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委第一届、第二届特约监察员。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专家称号。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担任多个中央部委及地方省市的政策咨询委员、顾问或专家。曾长期担任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目  录

绪 ? 论 
第一篇?   财政与货币的关系 
第 一 章? 货币、国家信用与征税权
第 二 章? 财政收支与基础货币、货币流通 
第 三 章? 赤字、债务与铸币税
第 四 章? 利率与财政的可持续性 
第 五 章? 财政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第 六 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变迁 
第 七 章? 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财政政策 
第 八 章?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 九 章? 金融救援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第 十 章?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第三篇?   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第十一章? 财政与央行的职能和机构关系 
第十二章? 央行的利润来源与上缴财政情况 
第十三章? 主要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中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第十四章? 央行的资产与央行持有国债情况 
第十五章? 金融监管中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第十六章? 财政与央行的政策协同机制 
第十七章? 主要国家国库管理制度与比较
 
参考文献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