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朝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佳作累牍,流传下来的多达五万余首。唐诗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可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既是中华文明的高度浓缩,同时也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 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初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的选诗标准为“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在线试读
五言古诗 三十三首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开元名相,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诗薮》评价张九龄“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皆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感 遇1 二首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3。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4。
谁知林栖者5,闻风坐相悦6。
草木有本心7?,何求美人折8。
【注解】1 张九龄作《感遇》十二首,本诗。?2 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3 桂华:“华”通“花”。秋天的桂花呈黄白色,如月光。4?自尔:自此,自然地。?5?林栖者:隐居山林的人。?6 闻风:闻到风吹来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坐:因而。?7?本心:天性。?8?美人:这里比喻有权势的人,如君王。
其 二1
江南有丹橘2,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3,自有岁寒心4。
可以荐嘉客5,奈何阻重深6。
运命唯所遇7,循环不可寻8。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