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经济学

《韧性社会》作者马库斯·布伦纳梅尔写给大众的经济危机通识读本,黄益平、拉古拉迈·拉詹、N. 格里高利·曼昆、肯尼斯·罗格夫等联合推荐
编号:
217209787521773019
销售价:
¥58.70
市场价:
¥69.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获选《金融时报》2023年度经济学最佳书籍
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迈·拉詹、《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联合推荐
不仅揭示金融危机的本质与成因,更教会我们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为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借助生动案例和简洁语言,将复杂的宏观经济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轻松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
回顾近30年来的重大金融危机,剖析了泡沫的形成与破裂、资本流动的利弊、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以及政策制定者在危机中的角色。帮助读者看到金融危机的全貌,理解为何某些政策在危机中有效,而另一些则可能加剧问题。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日益频发,一旦恶化,就会如巨浪一般,将区域乃至全球经济拖入深渊,没有哪个国家和个体可以幸免。
本书由两位知名经济学家联袂创作,以金融和宏观经济的交叉视角,介绍了与这种可怕灾难相关的10个基本概念,清晰展现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行为及背后逻辑,以及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书中呈现了近10年来关于危机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剖析了美国大萧条、日本股票和地产泡沫、墨西哥龙舌兰危机等过去发生的多次危机,为人类未来预防乃至应对危机提供启发和建议。

作者简介

马库斯·布伦纳梅尔(Markus K. Brunnermeier):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爱德华兹·S. 桑福德讲席教授、本德海姆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德国央行等机构任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市场、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等,尤其关注泡沫、流动性、金融危机和数字货币。曾获Bernácer奖、路德维希·艾哈德经济学出版物奖等,著有《韧性社会》和《欧元的思想之争》等。

里卡多·雷斯(Ricardo Rei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A. W. 菲利普斯经济学教授,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欧洲区域常务委员会成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宏观经济年鉴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清算银行咨询小组成员,瑞典央行学术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曾获于尔约·杨松奖。 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跨学科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崩溃
本书的结构
如何使用本书
致谢
第二章 泡沫与信念
一个纳入了“凯恩斯选美比赛”的泡沫模型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的日本泡沫
1998—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
第三章 资本流入及其(错误)配置
一个错配模型
欧元危机的种子是如何被埋下的:葡萄牙21 世纪初的衰退
智利20 世纪70 年代的自由化和1982 年的宏观金融崩溃
第四章 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在线试读
第一章 导论
不同的是,过去10 年,大量致力于剖析各个时期的金融市场和分析宏观经济剧烈波动原因的研究,都是在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交叉领域涌现的。研究者们探索了许多新观点、新证据,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不仅可以应用于最近这场全球危机,而且可以应用于过去30多年来的多场区域性宏观金融崩溃。本书对其中一些发现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崩溃
金融市场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在每一个金融市场,人们都在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交易对手交易不同的资产。资产价格有所波动是再自然不过的,因为它对基本面、制度特征和人们的信念的无数变化都会做出反应。因此,在任何时候,总会有某个地方的某个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价格或交易量的大幅下跌或上涨,这一点实在不足为奇。
但是金融危机远不止于此。金融危机是指,在同一个时期,许多个金融市场同时呈现出了相同的亏损模式。一个角落的坏消息迅速蔓延到其他各个角落;一家金融机构失败,导致它无法履行对其他机构的承诺,于是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宏观金融崩溃比一般的金融危机还要严重。当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并在重创实体经济后反过来再一次引发金融危机时,就会发生宏观金融崩溃。这种危机伴随着急剧而深刻
的衰退,其后果是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和民众收入的普遍下降;同时,相关机构也将面临极大压力,不得不拼命寻找替罪羊。本书的研究主题就是这种宏观金融崩溃。
尽管后果极其严重,但是宏观金融崩溃其实并不罕见。仅仅在过去20 年间,就发生了两个同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大型宏观经济事件——2008—2010 年的全球衰退和2010—2012年的欧债危机——它们都是宏观金融崩溃。从阿根廷到土耳其,再到黎巴嫩,在许多看似与这两场宏观金融崩溃毫不相关的国家,民众的幸福感都出现了大幅下降。新冠大流行导致的2020—2021 年的经济衰退,本来也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新的宏观金融危机,但是金融市场出现了反弹,经济也表现出了弹性和韧劲,尽管(在美国)最终带来的是高通货膨胀率。类似的,2022 年2 月俄乌冲突以及随后相关国家实施的制裁本来也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冲突状态或许还会延续很久,因此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很自然地,经济学家早就开始研究了:为什么这种崩溃当初会发生?它们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怎样才能减轻它们的影响?在掌握了相关知识后,经济学家就能理解为什么这种崩溃是现代经济的一个特征,政策制定者怎样才能做好准备以防止崩溃发生,在崩溃真的发生时又该如何做出反应。像病毒一样,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无法根除的。但是,正如科学家可以通过努力研究,掌握病毒暴发演变成流行病的规律并知道如何控制它们一样,经济学家也在尽心竭力地研究宏观金融危机。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