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遗址
出阜新市区,沿101国道向东北行驶25公里,拐入查海村西的山岗,便是查海遗址。登临山丘,环视四野,顿生感慨,古人类选择安居地,真是智慧非凡。这里是北高南低,扇面形舒缓的向阳台地,视野特别开阔,左右两侧均有深壑,这种地形不仅能躲避洪涝灾害,对外族人的入侵、野兽的侵扰也能起着阻挡的作用。
临河而居,是所有古人类遗址的共同特征,山下则是绕阳河发源地八道河的上游,又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想象得出,八千年前这里是浩浩汤汤的大河,古人即可渔猎,又可驾舟出行。居住地不远处,还有泉水,现名为“玉龙泉”,引过去就能浇灌略显沙性的土壤。这种土壤,特别适合播种谷物。在这里定居,既安全,食物又充沛,不具备相当的智慧,不会选出这样难得的居住地。
参观查海遗址,我很幸运,我的阜蒙县文友王冬,请来了查海博物馆的馆长李井岩,由他给我当讲解,让我从资料中走出,从浅表的感性参观,到理性的考古思考。李馆长是《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系列丛书《玉龙故乡》的撰稿人,曾发表过不少学术论文,是查海文化研究得最精深的学者之一。
查海遗址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先后进行了7次正式发掘,现存面积约12500多平方米,发掘房址55座,室内窖穴23个、室外窖穴37个、居室墓6座、中心墓葬10座,出土完整和可修复陶器1177件、石器2411件、玉器44件,以及大量的陶器残片、动物遗骨和植物碳化物等,经碳十四测定并加树轮校正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是我国北方辽河流域发现年代较早、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落遗址。
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得知查海遗址有如此多的发现,欣喜若狂,亲临发掘现场,欣然命笔,“玉龙故乡,文明发端”。苏先生是我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发现者,对古红山人“唯玉是葬”研究颇深,查海先民精美的石器、陶器、玉器,让苏先生有了新的学术观点,那就是查海是“先红山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查海是红山文化的源头。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