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变:自然灾害下我们如何生存

面对巨大不可抗力的人类生存指南) 特大暴雨、极端高温、地震、飓风、火山、海啸,自然灾害越来越频发,人类必须适应,否则无法生存! 人无法胜天,但人有必要、也有能力对自然灾害永不妥协!人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从现在开始防范!果麦出品
编号:
217209787542882875
销售价:
¥57.80
市场价:
¥6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1. 我们和自然灾害的关系,从“难得一见”到“随处可见”,与自然灾害共存是未来数千年人类要有的能力。
  2. 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意识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还存在四种心理——一. 侥幸心理:自然灾害报道其实很多,但觉得离自己很远;二. 轻视心理:政府部门应急机制不健全,重工业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三. 恐惧心理:虽然很短暂,但看到自然灾害的报道时,对周边的环境忧心忡忡;四. 创伤心理:灾后重建时,灾区人民的PTSD。记录近2000年的11次大灾变,讲述面对不可抗力该怎么生存。
  3. 阅读这本书,可以收获奇观式的炸裂感,在大自然的强度面前,感受人类的渺小。
  4. 可通过本书,掌握地震、飓风、洪水、火山、海啸这个几种类型的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
  5. 对于自然灾害,也是“谁痛苦,谁改变”,与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相互映照的,是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写下了近2000年间的11次大灾变:

公元79年庞贝火山爆发、1755年里斯本地震、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1861年加州大洪水、1923年东京-横滨地震、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1年福岛大地震。

自然灾害是残酷的,它往往超过人类承受的限度,
但不同世代的人类,靠资源调度、科学技术、社群互助、人道关怀,
从灾后的创伤中修复;
作者简介

[美] 露西·琼斯

Lucy Jones

 

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地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地质勘探局任地震学家达33年,离任前是该局风险排除科学顾问。她也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助理研究员。值得一提的是,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露西在布朗大学获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目  录
001 引言 想象一个没有洛杉矶的美国
015 第1章 硫黄和火焰从天而降:罗马帝国庞贝,公元79年
029 第二章 埋葬死者,喂饱活人:葡萄牙里斯本,1755年
046 第三章 最大的浩劫:冰岛,1783年
064 第四章 我们忘记了什么:美国加州,1861—1862年
083 第五章 寻找断层:日本东京-横滨,1923年
101 第六章 当河堤垮塌:美国密西西比,1927年
124 第七章 群星失谐:中国唐山,1976年
136 第八章 漫无边际的灾难:印度洋,2004年
151 第九章 败局研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2005年
172 第十章 审判灾难:意大利拉奎拉,2009年
191 第十一章 无福之岛:日本东北部地区,2011年
213 第十二章 用设计来防灾:加州洛杉矶,未来的某个时候
231 致谢
媒体评论

在我童年时,“人定胜天”是一个颇有力量的表述。然而随着我对科学技术了解的加深,我开始觉得这不过是痴人说梦,人类可以利用自然,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并承担潜在的反噬风险,但归根结底还是自然的一部分。须知,这个地球上至少已经发生过五次大灭绝,已经存在过的物种99.9999%都不复存在,而这些物种都是“顺天而行”,然而当灭世危机来临之际都难以幸免于难。下一次大灭绝会在什么时候?人类是否有可能打破这个魔咒?大灾变的发生或许是不可预测的,但迄今为止人类总体却总能在大灾变之后重新恢复,并依靠群体智慧不断的尝试将我们的文明向外太空扩展传递。正如潘多拉魔盒后出来的是“希望”,我希望人性之美可以在宇宙中永续。

——华大集团CEO 尹烨

 

在线试读

本书写给我们的无名英雄——城市规划者、建设官员,还有那些热爱自己的社区、每天努力工作预防天灾变成人祸的人们。
全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地震发生。在我生活并作为地震学家工作的加州南部,地震台网的内部设置了一台报警器,如果连续12小时没有记录到地震,报警器就会响起——因为这意味着记录系统肯定出了故障。自该台网在20世纪90年代启用以来,加州南部还从未出现过连续12小时没有地震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轻微的地震。比如2级地震,只有在非常接近震中的地方才有震感。每一分钟,地球上都有一场2级地震发生。5级地震比较强烈,已经可以把架子上的物品震落,并破坏某些建筑物了。在大多数日子里,地球上都会发生一两场5级地震。7级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平均一个多月就来一场,不过人类很幸运,它们大多发生在水下,即便在陆地上发生的那些也往往远离人群。
然而在过去的300多年里,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从来没有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最南段发生过,连最轻微的也没有。
这种情况是会变的。圣安德烈斯南部在那之前曾发生过大型地震。板块构造并未突然停止,它至今仍在推着洛杉矶往旧金山的方向移动,速度和你指甲的生长速度相同——每年近2英寸(约5厘米)。虽然这两座城市位于同一个州、同一片大陆,但它们处在两个不同的构造板块上。洛杉矶位于太平洋板块,那是全世界最大的构造板块,它从加州伸展到日本,从阿拉斯加的阿留申岛弧伸展到新西兰。旧金山位于北美板块,它向东延展至大西洋中脊和冰岛。这两个板块的边界就是圣安德烈斯断层了。沿着这条断层,两个板块缓缓与对方擦身而过。它们的运动势不可挡,就像我们无法使太阳不再发光。
有一件事说来吊诡:圣安德烈斯断层只会制造大型地震,原因却是它属于地震学家所谓的“软弱断层”(weak fault)。过去千百万年来,它已经被地震打磨得十分光滑,再没有粗糙不平的棱角来阻止破裂继续滑动了。想要明白其中的机制,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已经铺满地毯的房间里又放了一块小地毯。放好之后,你改变主意,决定把它朝着壁炉再挪1英尺(约0.3米)。如果这块小地毯是直接放在
硬木地板上的,那么挪动起来就比较容易:直接抓住它的一边拖过去就是了。但现在它的下面已经有了一块地毯,大地毯和小地毯之间的摩擦使它无法轻易被挪动。这时你怎么办?你可以走到小地毯远离壁炉的那一边,把它提起来朝壁炉的方向挪动1英尺,然后放下。这时小地毯上就形成了一处隆起,你可以把这处隆起推向壁炉,直到整块小地毯都离壁炉近了1英尺。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