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路人(美国变了!首次记录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资深驻外记者刘骁骞独家呈现)

驱逐令下他留了下来,在这美国梦的坠落现场:城市暴乱、私刑、棉田梦魇、学校消失。触碰报道外的真实,探访大事件下的普通人。“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什么时候伟大过?”
编号:
217209787513357821
销售价:
¥58.60
市场价:
¥69.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美国变了!首度记录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

★用一种置身其中的视角观察美国广大的腹地,而不是站在东西岸的制高点上俯视它

★城市暴乱、血腥私刑、棉田梦魇、消失的学校……远离城市和精英,穿梭新闻现场和历史之间,触碰报道外的真实声音,探访大事件激荡下的普通人

★“这个国家一定是病了,否则怎会有如此多泪水从不同人眼中溢出。这里的人不愿讨论真相!”

★这个中国人笔下的美国,是美国人拒绝认识的样子

 

【十五年驻外记者刘骁骞,独/家呈现2020年后的美国万象】

★特/朗普驱逐令下,刘骁骞留了下来,在美国梦的坠落现场,发来直击人心的记录

★只有他能写就,因为唯有他在场!

★美国变了,变得越来越陌生。在特殊时期,我开启了一场走遍美国的行程。历时4年,我不断往返于新闻和历史的现场之间,也开始回望这十余载的异乡之路,这本书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人收集的脚印。——刘骁骞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却也永远只是路人

★继大热作品《陆上行舟》《飓风掠过蔗田》之后,刘骁骞推出重磅非虚构力作

 

【以路人过客的身份观察,用冷静却也饱含温度的笔触,书写历史巨变下的众生百态】

★这不仅是一份调查手记,更是一场深度游记:足迹遍布美国50个州,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开启一场纸上旅行,用双脚丈量世界

★收录21张高清摄影图,平装双封,四色印刷,身临其境一幕幕震撼失控的现场,感受历史留下的阵痛与伤痕

★赠送2张精美“美国路人日常”藏书票 1张金句书签

 
内容简介

在驻外生涯的第/二个十年,刘骁骞开启了特殊的走遍美国的行程。他踏足将近五十个州,深入人群和险地,穿梭城市和村庄,试图看清那些被笼罩的真相。

他是长期徘徊此地的路人,得以冷静而精准地触摸这个国家的伤口:在一触即发的抗议现场,“让美国再次伟大”和“种族平等”是两句并不矛盾的口号,却将美国人推挤在一起,又将他们远远拉开;逃离奴隶棉田的黑人男子永远困在私刑的梦魇中,在民族神话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一个个残垣断壁的联邦学校旧址,一群人如海底捞针般寻找着埋葬着孩童遗骨的墓地,他们会成功吗?

而当刘骁骞不断往返于新闻和历史的现场之间时,他开始回望这十余载的异乡之路,审视内心的初衷。这本书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人收集的脚印。

作者简介

刘骁骞

福建晋江人,多年驻外记者,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曾常驻巴西,以深度调查报道见长,包括深入巴西贩毒集团调查、探访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营地、曝光南美洲可卡因生产链条等。2019年至今为驻美国记者。

已出版作品有《陆上行舟》《飓风掠过蔗田》。

目  录

第一章  石头总统/飞越之地/历史课

第二章  战场/城市暴乱/午夜民兵/看守人

第三章  神话/私刑/南方遗产/棉田梦魇

第四章  消失的学校/寻骨/野蛮人/恶土之旅/回归

媒体评论

★美国变了,无论是长期研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者,还是长期旅居美国的外国人,甚至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表示这个国家自2020年以来变得越来越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也要求大众被用新的角度和方法来观察这个国家。——刘骁骞

★他用一段段生死旅途,带领国人去看不熟悉的世界。他温和柔软的外表和语言之下,有着勇敢无畏的思想灵魂。因为刘骁骞这样的记者,渐渐地,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中国电视报》

在线试读
大约十年前,当我刚开始构思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小的调查:我列出自己喜爱的几个作家,想知道他们是从自己的第几本书开始渐入佳境的。
“第三本!”我既得意又懊恼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一个朋友。“要不然你跳过前两本,直接从第三本写起?”他建议说。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这些年我的确会忍不住去想自己的第三本书将是什么样的题材和长度。有时它离我那么近,仿佛唾手可得,有时我又觉得它遥远极了,尤其是在一些困难和失望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并不算太少。
当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第三本书将和美国有关时,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个国家已经被太多人书写,用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时代,而他们中不乏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家。似乎再多一本,也只会是陈词滥调。
然而,疫情发生了,随之涌现的风暴让很多久居此地的侨民、甚至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都对周遭感到陌生。我就是在这个独特的时期开启了走遍美国的行程。在旅行被认为是禁忌的二O二O年,我去到了美国三十多个州,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继续拓宽地理和认知的疆域,同时也一再地故地重访。后者对我来说是新的体验。
以风雪和严冬闻名的芝加哥和我过往熟悉的生理体验截然不同,却宿命般以一种无比温暖的姿态接纳我这个过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有机会用一种置身其中的视角观察美国广大的腹地,而不是站在东西岸的制高点上俯视它。如果不是这座城市,这会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书。
所以,我想把这本书献给芝加哥。
————————
总统之行像是一块强力磁铁,把所有人都吸了过来: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极右翼民兵、左翼集团安提法,以及一大群张牙舞爪的记者们。
九月的第一天,当美国大多数地区依然处于炎夏中,密歇根湖西岸的气温已经降到十几度。此时,秋意可能随时出现。从芝加哥出发一路都是晴天,中午抵达基诺沙时天气已经转阴,而且丝毫没有云开雾散的迹象,能从空气中嗅到雨的气息。
市中心的主干道谢里登路已经拉起了警戒线,这是总统车队的必经之路。谢里登路的起点其实在芝加哥北城,全长一百公里,一直向北延伸到威斯康星州的拉辛市,基诺沙是这条线上的其中一点。路的名字取自深受芝加哥人爱戴的菲利普· 谢里登将军,他在一八七一年芝加哥遭大火吞噬后成功地维护了城市的秩序。不过这条路本身却常遭司机和自行车手的诟病,甚至被称作“寄生虫”,因为它是由一些头尾并不相连的路段组成。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