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全书贯穿一个主题——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编号:
217209787574903739
销售价:
¥39.00
市场价:
¥49.8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1.经典全译本,汇集了十个主题的演讲和文章,全面展现怀特海的教育思想。

2.无数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宝典,央视《读书》栏目倾情推荐。

3.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4.资深译者翻译,版式舒朗,无障碍阅读。

5.追寻教育的目的,回归教育的本真。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教育的目的》是怀特海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该书为全译本,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书中汇集了十个主题的演讲和文章,并以第一篇《教育的目的》作为书名。全书贯穿一个主题——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怀特海认为教育应充满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经常看到伟大和崇高,教育便无从谈起。怀特海的教育思想既体现了新教育的精神,也保留了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富有创见而深刻的教育观念,对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怀特海 (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而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第三章 自由与训导的节奏

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

第六章 数学课程

第七章 大学及其功能

第八章 思想的组织

第九章 对若干科学概念的剖析

第十章 空间、时间与相对性

媒体评论

1.思考教育的目的,事关我们下一代的成功或失败,他们将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小事。

——茅于轼

2.我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来复读此书,不断追问自己“教育为了什么?”以不断地审视和检查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毛道生

3.《教育的目的》一书,将激发学生的聪慧置于现代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由选择去探索未知领域,才能孕育出智慧和创造新的知识。本书将孩子成长的教育节奏、不同学科的教育特质和大学作用主题的阐述完美结合在一起,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价值具有普世性。

——殷醒民(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线试读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文化是思维活动,是对美的吸纳,是人性的情感。文化与碎片化的信息毫无关系。一个仅仅见多识广的人是世上最无用的无聊人。我们应该培养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领域知识的人。专业知识是起步的基底,文化则会将人引向深刻的哲学与崇高的艺术。我们必须牢记,有价值的智识发展是自我发展,而自我发展主要发生在16岁至30岁之间。至于教导,大部分是在12岁之前由母亲提供的。坦普尔大主教(Archbishop Temple)的一句话正表达了我的意思。他在拉格比公学念书时默默无闻,后来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于是有人感到惊奇。他解释道:“重点不在于孩子18岁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他18岁后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训练儿童思维活动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我所说的“呆滞思想”——也就是单纯装进头脑的思想,没有得到运用或检验,也没有和其他思想建立新的关联。
教育史中有一个最惊人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个时代天才辈出的教育学派,到了下一个时代就只剩下陈腐和循规蹈矩了。其原因就在于呆滞思想的堆积。思想呆滞的教育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最恶者乃由最善者堕落而来(Corruptio optimi,pessima)。除了罕见的灵感勃发期以外,教育在过去充斥着呆滞的思想。正因如此,天性聪颖、未受过教育却饱经世事的中年女性往往是社会中最有文化修养的人。她们没有承受呆滞思想的可怕负担。每一场使人类迈向崇高的思想革命,都是对呆滞思想的激情抗争。唉,可惜由于对人类心理的无知,革命之后便是刻板的教育模式,重新用自己的呆滞思想来束缚人性。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如何才能抵御这种心理上的枯枝败叶。我们要阐述两条教育诫命,“科目不要贪多”“要教就教透彻”。
教的科目多,每个科目都只教一小部分,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了彼此没有关联、毫无活力火花的思想。儿童教育包含的主要思想应当少而精,而且要尽可能将这些思想结合起来。儿童应当内化这些思想,并且明白如何将其运用到自身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儿童应当从接受教育的一开始就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他必须要自己发现一点:借助一般性观念,他能够理解涌入他的生活的事件,而这些事件汇成的河流就是他的人生。我这里说的“理解”包含逻辑分析,但不仅仅是逻辑分析。我用的是一句法国俗语里的意思,“理解一切,就是原谅一切”。学究鄙视有用的教育。但如果教育不实用,它又是什么呢?难道是囊中之才吗?教育当然应该有用,不管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对圣·奥古斯丁有用,对拿破仑也有用。教育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理解有用。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