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二十一年教育观察和思考,写给焦虑的中国家长。 减法教育,不是少教育、少学习,而是给予孩子作为学习主体的足够信任,给予孩子在学习中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习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到常识,这是一种从容不迫、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教养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好好琢磨一下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不要一味“做加法”,功利主义、抢跑、短视、唯分数论……一味“做加法”,很可能是误用光阴,在错误的教育道路上拼命奔跑,结果南辕北辙,距离正确的目的地越来越远;家长要学会“做减法”,把时间还给孩子,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本书梳理关于学习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常识,让家长回归理性,不走终南捷径,从根本入手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推荐序一 追求与思考 顾德希 推荐序二 深耕者的良心 周融荣 自序 二十一年,我在教学现场 上篇 第一章 教育,快与慢 学时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快是断肠草,慢是还魂丹 英雄问出处,分数问来路 狂热追求高分,既是病态也是无知 课外班绝非灵丹妙药 小升初成绩大跳水,全是吃了短视的亏 第二章 回到常识 常识一: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常识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 常识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常识四: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常识五: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常识六: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常识七:教育不等于管教 常识八: 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 第三章 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理想: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自控力:发展自控力的关键在“自”而不在“控” 规则意识:家长是孩子的参照物 质疑精神:会质疑、能质疑、敢质疑 网络和手机:利用好网路才能避免网瘾 假期:不要把假期变成另一个学期 择校:缓解焦虑的关键是扫除未知 升学:升学志愿到底谁说了算 下篇 第四章 “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和所有学科息息相关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以考试为驱动的阅读,只有死路一条 阅读不是“开书单”“做习题” 时时处处学语文 建立一本记忆存折 我推荐这些好书 第五章 语文模块各个击破 别相信网上那些“答题技巧” 学好文言,没有秘诀,但有方法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关键 古诗文背诵默写三大常见题型 通过古诗词学写作 考场作文:心态、选题、审题 后记 附录 2020—2021学年课堂教学及家长交流日志(节选)
于晓冰,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二十年的教师,也是一名十岁男孩的父亲。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曾三年担任北京市中考语文考题评价专家组成员,开明版语文教材编委,人教版国学教材编委,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西城区中考备考命题组成员,连续十二年参与初三模拟命题,并组织中考阅卷。 在《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师》《基础教育课程》《中学教学参考》《语文报》等媒体发文数十篇。
基本信息 | |
---|---|
ISBN | 9787521734577 |
条码 | 9787521734577 |
编者 | 于晓冰 |
出版年月 | 2021.09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版次 | 1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