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是哲学最大的问题,而我又恰好处于这样的生命历程中。按照医生的判断,我随时都可能走人,所以时间很紧迫,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让我觉得我应该跟大家分享我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我以轻松的方式,谈大家一般不愿意谈,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的爱。”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收到了哲学家朱锐留给世界的爱与告别。 被医学宣布仅剩数十天的生命,每天都在体验身体的疼痛与功能丧失,朱锐留下的文字直面每一步更接近死亡的进程。但他无所畏惧,并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带至人生最后时刻。他始终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这本书正是源自作者朱锐在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以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汇集了他在哲学研究领域30余年的思考。 从大学教室到安宁病房,他将最后的时间转为生命的渡口,用哲学的理念和生命的实践阐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死亡的积极性的理解,从古希腊“练习死亡”的哲辩到庄子“大化流行”的生死观,从存在主义困境到爱的终极释义,希望给予读者一个多元的生命视角,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用哲学和艺术的态度来直面生活中的终极挑战。
导言 哲学家朱锐的生命教育/刘畅 第一章 为什么哲学家不惧怕死亡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的死亡练习 灵魂作为“参数” 第二章 区分“死”和“死亡” 死亡是生生不息的来源 关于死亡,没有传记,只有小说 第三章 生命图景 翼装飞行 白霜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最后的审判 灵魂的交流是最深的慰藉 第四章 我们不理解恐惧,是因为不理解身体 世界的可能性在身体的舞步中展开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拥有一个强健的胃 爱是恶心的悬置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命的洪流 第五章 生命图景中的时间 日历时间:时间是一种生命体验 事件时间:作为秩序的时间 身体的时间:鳄鱼之眼 破解时间的暴政 第六章 生命的小大之辩 渺小是自由的起点 生命要比原子大 0.12像素的暗淡蓝点,让宇宙为之闪烁 在有限中寻找无限 第七章 拥有生命深处的豁达 看到生命的完整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八章对话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爱是主体的退场 读书是最好的捷径 在重复性的工作里找到精神的自由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确定性 过高欲望的低内耗人生 后记 我想对你说/朱素梅
朱锐(1968-202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吴玉章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美国森林湖文理学院哲学系终身教授、神经学系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横跨哲学、艺术学、神经生物学,在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比较哲学、古希腊哲学等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在生命的最后一轮春夏,他带病讲课,探讨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基本信息 | |
---|---|
ISBN | 9787521774320 |
条码 | 9787521774320 |
编者 | 朱锐 |
译者 | |
出版年月 | 2025.03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开本 | |
装帧 | |
页数 | |
字数 | |
版次 | |
印次 | |
纸张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