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7500年

罗伯特·蒂格诺 著 从古埃及到穆巴拉克时代 埃及通史 法老 金字塔 古文明 中信出版社图书 从古埃及到穆巴拉克时代,一部完整的埃及通史!站在三大洲交界处,见证文明的兴衰、帝国的征服、文化的融合。世界历史的重大时刻,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编号:
217209787521770599
销售价:
¥68.00
市场价:
¥8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纵览埃及7500年的变化与延续!古埃及与现代埃及并重的埃及通史杰作!
从公元前5500—前3100年的法尤姆等史前文化写起,一直写到穆巴拉克下台,覆盖约7500年埃及的发展演变。涵盖史前文化时代、古埃及文明、希腊化时代、古罗马和基督教时代、阿拉伯帝国时代、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帝国时代、拿破仑入侵、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大英帝国时代、埃及王国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等埃及历史的主要阶段。

●埃及,为什么重要?
因为它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亚历山大帝国三大继业国之一;罗马帝国的粮仓,罗马基督世界五大中心之一;与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鼎立的绿衣大食,萨拉丁王朝的统治中心;抵抗十字军和蒙古大军的堡垒,奥斯曼帝国的贸易中转站;英法两大帝国争霸的舞台,大英帝国的咽喉;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驻地;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战略要地,世界两大宗教碰撞和共存之地;中东人口NO1国家,金砖国家和非洲联盟成员!
 
●站在三大洲交界处,参与和见证世界历史重大变迁!一部埃及通史,就是半部世界史!
埃及,从来都是世界历史的主要玩家。从埃及的历史中,你能读到文明的兴衰:定居农业的出现、文字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兴亡;你能读到帝国的统治:亚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奥斯曼、法兰西、大英等世界帝国都在这里留下过印记;你能读到宗教的传播:古埃及多神崇拜的形成及其与希腊罗马多神教的融合、埃及特有的基督教会科普特教会的形成、伊斯兰教主导地位的确立;你还能读到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古埃及、努比亚、希腊罗马、阿拉伯、北非、突厥、西方,这些文化的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

●从古埃及文明到现代阿拉伯国家,埃及历史有着怎样的延续性和变化性?
中国和埃及同为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都是农耕文化、大河文化,都追求建立“大一统”国家,都使用象形文字,相似之处颇多。然而,与具有连续性的中华文明不同,古埃及文明并未传承下来。埃及先是被希腊化,然后又被罗马化和基督教化,后来又被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伊斯兰化后,什叶派和逊尼派都统治过埃及。文明断裂屡次发生,现代埃及和古埃及到底有无联系?现代埃及人如何“认祖”?埃及的历史是否存在延续性?

●既是通史作品,又是旅游指南!国内外知名专家荐读!
作者在论述某一时期的历史时,会穿插介绍该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是想到埃及旅游的人士的优秀指南。埃及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寿福教授倾情作序!世界现代史专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吴友法教授荐读!现代中东史专家、纽约大学哈立德·法赫米教授,埃及学家、耶鲁大学J. G. 曼宁教授等荐读。

 
内容简介
埃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扼守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全球战略要地。它目前是中东人口破亿的大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驻在其首都开罗。它还是非洲联盟和金砖国家的成员,在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乃至国际舞台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约公元前5500—前3100年,这片大地上出现的法尤姆、巴达里、涅伽达等史前文化为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100年左右,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形成。在随后的2000多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以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为代表的辉煌文明。然而古埃及文明并未延续下来。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从这时起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成立,一拨又一拨外部势力先后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先是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建立了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接着是罗马帝国的征服和基督教的传播,然后是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伊斯兰化。再后来,来自突尼斯的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并迁都开罗。之后的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也以埃及为统治中心。1517年,埃及又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798年,拿破仑率军入侵埃及。不久后,来自阿尔巴尼亚的奥斯曼军官穆罕默德·阿里迫使奥斯曼苏丹承认他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1882年,埃及又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埃及王国建立。1952年,以纳赛尔、萨达特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国王统治,并在次年建立了共和国。埃及再次成为埃及人的埃及!
作者简介

[美] 罗伯特·蒂格诺(Robert L. Tignor,1932—2022),美国历史学家、埃及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现代史教授、历史系原主任,耶鲁大学博士。
蒂格诺1960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任教,随后一直在此任教长达46年,直至退休。他为普林斯顿大学引入了非洲史教学,1970—1979年,他担任该校非洲研究项目主管。1977—1988年、2001—2004年,他先后两次担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主任。任职期间,他改革了师资队伍和课程设置,改变了历史系课程基本集中在欧洲史和美国史领域的趋势,使得课程内容涵盖非洲史、亚洲史和拉丁美洲史等各个领域。2004年,他协助亚利桑那大学设立了经济史和商业史研究中心。
他的代表作有《埃及的现代化和英国的殖民统治,1882—1914》、《埃及与苏丹》《萨达特:改造中东》等。他还和同事联合编著了杰出的全球史教材《世界相连、世界相隔:从蒙古帝国到现代的世界史》。

目  录
序言
前 言
第一章 土地与人民
尼罗河及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
古埃及人是谁?
前王朝时期
埃及历史的重要性
在博物馆中了解埃及
第二章 古王国时期的埃及
古埃及文化
集权与对宇宙二元性的认识
宇宙论与宗教信仰
文字
科学
媒体评论
在蒂格诺的笔下,多族群和多文化长期竞争和融合促成了丰富多彩的文明,他从不同寻常的广角,以色彩丰富且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完成了这部埃及简史。借助这部简史,读者可以理解埃及历史的发展过程、多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关联以及支配埃及历史中传承和断裂的内外动因。
——金寿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吴友法,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立德·法赫米(Khaled Fahmy),纽约大学教授
——J. G. 曼宁(J. G. Manning),耶鲁大学教授
——约翰·沃特伯里 (John Waterbury),贝鲁特美国大学教授
——《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欧洲遗产》(European Legacy)
在线试读
第一章 土地与人民
从机场驱车进入市中心的路上,沿途会经过埃及军队举行盛大阅兵的大道。在开罗的某个路段, 前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宏伟壮丽的墓地映入眼帘。即使是那些不谙世事的游客,也不禁会想起吉萨金字塔群。吉萨金字塔群是埃及三位早期伟大法老的陵墓。如果游客了解埃及的历史,他们就会知道,开罗遍布这样的历史遗迹,以纪念那些大人物。埃及人几乎从人类定居尼罗河流域时就开始纪念他们强大和受尊敬的统治者。通过这种方式,埃及人颂扬这些统治者对人民和土地的贡献。理论上大致如此:墓地越大、越辉煌,代表着被纪念的统治者的任期越璀璨。
萨达特的墓地甚至与埃及的历史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在墓地对面是军事检阅台,检阅台的中间有一把黑色的单人座椅。这是1981 年10 月,安瓦尔·萨达特在军事阅兵中被枪杀时所坐的椅子。那次阅兵是为了庆祝1973 年10 月埃及对以色列战争的胜利。如果我们还记得刺客哈立德·伊斯兰布利(Khaled al-Islambouli)在审判中所言“我已经杀死了法老”,那么就很可能感受到了昔日埃及历史的重现。埃及近期三位统治者(贾迈勒·阿布德·纳赛尔、安瓦尔·萨达特、胡斯尼·穆巴拉克)经常被比作法老或其他埃及早期的统治者。尤其是萨达特,他试图将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埃及的法老统治时期联系起来。他高举权杖,就像法老紧握生命之钥。萨达特也会在重大仪式上身着有王家气派的华服。一位当代观察者将这些新的统治者称为埃及的新马穆鲁克人。
许多观察者强调几千年来埃及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强调埃及的本质是不变的。他们认为,埃及的气候、地理和尼罗河永恒的规律——夏季洪水泛滥,都赋予了这片土地跨越时空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是人类智慧无法改变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埃及东西两侧被沙漠所环绕,北临地中海,南面是汹涌的尼罗河急流(瀑布)。因此,埃及的居民只能挤在尼罗河提供给他们的一小片可耕种的土地上居住。即使杰出的科学家也很难改变这种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人们对这一小片土地的依赖。
然而,变化也是埃及悠久历史中的显著特征。时代的更迭显而易见。持续了近三千年的古埃及文化,屈服于希腊和罗马的征服。埃及人的古老语言逐渐被废弃。许多古代的伟大遗迹要么被沙子覆盖,要么被拆除,而拆除掉的材料转用于别处。接着,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多神教文化让位于基督教,其后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创立了新的语言。其实伊斯兰教也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一位穆斯林征服者接替了另一位。显赫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的君主让位于阿尤布王朝,然后是马穆鲁克人,再后来是奥斯曼人。接着是一系列外国征服者的闯入:首先是法国人,紧接着是土耳其—切尔克斯人的统治者(这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插曲), 后来便是英国人。尽管当代人将埃及的现代政权与法老时代和马穆鲁克王朝相提并论,但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埃及的统治者们都以他们的埃及身份而自豪,并声称他们是自法老时代以来头一批土生土长的领导人。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