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南方周末、万圣书园2021十大好书,百万纪念版) 平步青云之际,缘何辞职投身公益?个中酸甜苦辣不为人知的艰险历程,听他娓娓道来
编号:
217209787511568687
销售价:
¥38.40
市场价:
¥4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自传体随笔。

基层百姓认可的好干部陈行甲,他的故事对年轻人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作者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作者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从本书中,作者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

陈行甲

湖北人,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共党员。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县委书记等职。2016年任期届满拟被提拔时辞去公职,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开展公益创新、大病救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关怀、防灾救灾等方面的公益项目。现为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圳特区社会工作学院特聘教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推动者”、“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2019年《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等荣誉。

目  录

前言  在峡江的转弯处?

序   “奇葩”同学陈行甲?

记? 我和我的母亲?

第二记? 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

第三记? 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

第四记? 人生的巴颜喀拉山?

第五记? 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

第六记? 在峡江的转弯处

第七记? 你好,我的下半场?

后记    50 岁,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前起飞在黄昏前

跋     父亲的礼物?

前  言
前言:我们那一代人都是草根
初写这本书的动机来自于出版界朋友的邀请。他们建议我把过往的人生经历写出来,或许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我起初有些犹豫,因为我觉得写回忆录还早,而且写回忆录也有把自己当作名人的做作感,是明显的自不量力。和儿子深入讨论之后,儿子建议我不写成回忆录,而是类似于“浮生六记”一样的自传体随笔,从小的、真实的事着手写,记录而不是总结。不需要迎合,就是坦诚地记录,可以写脆弱的东西,迷茫的东西,不完美的东西,不知道答案的东西。写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文字也会有意义。
媒体评论
时间:4月5日 15:00——18:00/地点:邓一光文学艺术工作室
一鉴阅读.首场读书沙泷——《在峡江的转弯处》

邓一光
我和作者次见面就在隔壁,他送了我这本书,我用两个晚上看完,然后告诉王芳,这本书很好读,而且很有意思,“一鉴阅读”首读就读这本书吧。我之前不知道作者其实是个网红人物,没想到之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本书成为一本爆款书,如果放在现在我就会对王芳说,我们不分享这本书了,在这个背景下分享它可能会出现不怎么安静的解读。
在线试读
邓一光
我和作者次见面就在隔壁,他送了我这本书,我用两个晚上看完,然后告诉王芳,这本书很好读,而且很有意思,“一鉴阅读”首读就读这本书吧。我之前不知道作者其实是个网红人物,没想到之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本书成为一本爆款书,如果放在现在我就会对王芳说,我们不分享这本书了,在这个背景下分享它可能会出现不怎么安静的解读。
我的分享从哪里开始?前天晚上在深图我对作者说,你不要把自得放在你文字的优美上,谈结构和写作技巧,这本书几乎可以不谈,至少它没有从这方面吸引我。我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本书的书写行为已经溢出了文学。我这样说有语境,溢出文学不等于大过文学视野,文学给世界和人生提供的内容甚至不是哲学、宗教能提供的,我更愿意站在这个角度上分享这本书。
我先说一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个人对书写者在书中自我完成的看法。作者首先具备了多重人格有效整合的途径和强大能力,展现的是一种自型人格的完整性和完美感,这是一个支持他外部行动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在这本书里他提供出了成就他的过去、呈现出他的现在,但尚不能判断能否支持完成他的将来的有趣人格。
从文学角度分享这本书,会发现作者有着强烈的自恋,这个自恋建立在作者对自我人格描述的洁癖和神圣化要求,和对自我人生立场的确定和选择的毫不怀疑上。作者从乡村考入湖北大学,接着进入清华大学,之后步入仕途,从县地级市市长做到县委书记,在这个过程中飞快地完成了社会人格塑造,但不要忽略文学上的自型人格,很多人的自型人格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整合好,一塌糊涂,而这本书的作者整合好了,足以让他面对这个世界。他的自恋根源从哪里来?他从哪里获得了情感力量和理性力量的支持?注意作者在本书开篇记和第二记的内容描述,他母亲和妻子。我开始读的时候没有在意,只是想知道一位做慈善事业的人在生命中做了哪些重要选择,读完第六记后我反回去重读一记和二记,我觉得真是好啊,作者不是在书写中,而是在生命中获得了人格统一的源支持,他的书写不过是在佐证这一支持。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