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沃尔科特系列:奥麦罗斯

特价5折!!!
编号:
217209787219106440
销售价:
¥39.40
市场价:
¥78.8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荐

◎大师推荐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1992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动人的,技术上无懈可击的作品……不久后,这部诗集会成为衡量其他诗歌作品的准绳。它们是美丽的诗行、美丽的诗歌。

                           ——[]安妮·史蒂文森(T.S.艾略特奖评委会主席、诗人

 

   在目光的敏锐方面,这位诗人很像约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除了让目光停留在一株用它自己的露珠链在一起的植物上,或停留在一个物体上之外,他完成了任何博物学家都未做到的事情——他赋予它们以生命。诚然,这个国度需要它,决不亚于为了生存在那里的诗人。

                           ——[]布罗茨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通过清除戏剧性、主题和任何完结性的花饰,沃尔科特把详端细察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了诗行之上。这样的诗艺没有任何东西在其后隐藏--没有机巧的把戏,没有声东击西的假象。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而它成功了。

                           ——〔美〕斯文·伯克兹 

 

沃尔科特的诗歌已超越了自我置疑、自我探索、自我诊治的阶段而变成了一种公共的资源。他不是鼓动家。他所能鼓动起来的是宽宏大量和勇气。我相信他会赞同霍普金斯的观点:感情,尤其是爱,是诗歌的伟大的动力和源泉。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我认为沃尔科特是汉语语境没有被充分关注的一个诗人,实际上他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部分中国诗人有明确影响,他有一种复合性的诗意,把很多杂多的、复杂的文化经验与神话层面的东西结合。同时他也是一种高强度书写,他的写作对一般读者来说有难度,以繁复著称,是一种地毯式的编织,缠绕出当代巴洛克风格。这种地毯式编织叙述对中国是有主题启发的,就是如何处理在文化交接地带的泥沙俱下的世俗生活景观。

                           ——胡续冬(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内容简介

《奥麦罗斯》是一部现代人的史诗巨构,对沃尔科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诗歌之一”。全诗共七卷八千余行,以圣卢西亚黑人渔民赫克托和阿喀琉争夺美丽的女仆海伦为主要线索,通过一群生活在圣卢西亚的当代人物以及众多来自现实、梦中、历史、经典的人物,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奥德修斯漫游记。诗人以加勒比海为轴,纵贯美洲、非洲和欧洲,以当代为坐标,上下五百年,在空间和历史中自由穿梭,把殖民历史、个人记忆、希腊神话、现实政治、加勒比海地区的生活经验交织为一体,用多元声音和多重线索的后现代手法,在魔幻色彩、厚重历史和后殖民语境之间形成了广阔的诗意空间,是一个蒙太奇一般眩目的文本。《奥麦罗斯》涉及真实的历史,也是内在流亡者的痛苦所塑造的心灵史诗,它更让我们认识到,所有这一切都关乎我们自身。

作者简介

德里克·沃尔科特 

Derek Walcott19302017

诗人、剧作家、画家。生于圣卢西亚的卡斯特里。先后就读于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的牙买加大学,后来在波士顿大学教授文学。代表作有史诗《奥麦罗斯》、短诗集《白鹭》、散文集《黄昏的诉说》等,是国际作家奖、史密斯文学奖、麦克阿瑟奖、艾略特诗歌奖等的获得者。其作品多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政治、民俗和风景。1992年,他因作品“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被布罗茨基等誉为“加勒比地区伟大的诗人”“英语文学中好的诗人”。

 

杨铁军

诗人,翻译家。山西芮城人。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北京大学西语系世界文学硕士毕业,1995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后肄业转学计算机。出版有诗集《且向前》《蔷薇集》《和一个声音的对话》《我知道鱼的欢乐》,诗歌翻译作品有弗罗斯特《林间空地》、希尼《电灯光》等,即将出版佩索阿《冈波斯诗选》和泰德·休斯的文论《诗的锻造》等。


目  录

◎目录

 

第二书

第三书

第四书

第五书

第六书

第七书

 

梗  概

译后记

媒体评论

“我们时代*伟大的诗歌之一。”

――约翰·卢卡斯,《新政治家和社会》

 

在幽默、情感深度、语言的丰富创造性,以及表达人物思想并迫使读者跟随他们思想和形象的快速变化的能力方面没有哪一位诗人与沃尔科特先生相匹敌。这个奇妙的故事以螺旋的方式传播复制了人类的思想,*后,令人惊讶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属于我们。

――玛丽·莱夫科维茨,《纽约时报书评》(1990年*图书)

 

“人物在沃尔科特手里栩栩如生;当黑人和白人走复杂的路时,他们会得到同等的理解和同情……机智和语言游戏……活跃在这首非凡的诗的每一页……从一节到另一节,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惊喜来源,这种音乐如此微妙,如此多样,如此细腻,以至于它从未在超过8000行中出现过错误的音符。”

――伯纳德·诺克斯,《纽约书评》


在线试读

 

“就是这样,我们砍倒它们,凿独木舟,

时辰呢,是黎明。”菲洛可提提1笑对那些

想用照相机摄走他灵魂的游客说。“风

 

一把消息传递给肉月桂2叶子便开始

颤抖,正当阳光之斧砍入杉木的一瞬,

因为它们能看到映在我们眼中的斧刃。

 

风掀起了蕨类植物。阵阵的呼啸,如同

渔民赖以为生的大海,蕨类点头,‘是的,

那些树,必须得死’。鉴于高地上寒冷,

 

我们把拳头塞入外套,呼出的气息如

迷雾的羽毛,朗姆酒在我们之间传递。

酒劲一来,便豪气顿生,变成刽子手。

 

我举起斧子祈祷,让双手鼓满了干劲,

去害棵杉木。露水注入双眼,但

我又灌了一口白朗姆酒。我们这才继续。

 

如果再多给点硬币,他便会在榄仁树下,

伴随海螺袅袅升起的呜咽,把一条裤腿

挽起,给他们晒他被生锈的铁锚扎破的

 

伤疤。伤疤皱巴巴的,跟海刺猬的头冠

差不多少。他没解释伤口是怎么痊愈的。

“要听的话”——他笑说——“一块钱哪够”。

 

自从高大的月桂倒下,他便把自个儿的

秘密,交给一道喋喋不休的瀑布,随之

飞流直下女巫山3;让地鸠求偶的鸣叫

 

传送给沉默的蓝山,七嘴八舌的山间

溪流,迸溅着,携带这音符汇入大海,

却注入平静的池塘,透明的鲦鱼倏然

 

而游,一只白鹭在芦荡中高视阔步,发出

生锈的嘎嘎声,一条腿抬起,在泥浆里

一啄一啄。寂静被一只蜻蜓锯成两半,

 

清澈的沙床上,鳗鱼蜿蜒签写它们

各自的名字,这时日出照亮河流的记忆,

巨蕨一浪一浪,朝着大海的呼啸点头。

 

尽管烟雾忘掉了它从中升腾的大地,

荨麻掩盖了月桂砍倒后残留的树坑,

一只鬣蜥却听到斧头的声音,每一轮

 

晶状体,都因它被遗忘的名字而模糊,

那时,这座拱背岛,还叫“伊奥那劳”,

“发现鬣蜥的地方”。鬣蜥却不慌不忙,

 

只一年便撑起背藤,颈下垂肉扇形展开,

肘部弯曲好像叉着腰,随着岛屿,移动

它慎重的尾巴。它的眼睛似裂开的荚壳,

 

历经百年一瞬的停顿,后成熟,直到

一个蜥类不理解,堪与树匹敌的新族类

直立,在阿鲁瓦克人4的腾腾烟雾中站起。

 

倒下的是它们的支柱,露出蓝天一角:

原来的多神殿,现在却住了个神。

早的神是一棵高米尔树5。沉闷的

 

发电机开始闷吼,鲨鱼张开两侧牙床,

木屑纷飞,如鲭鱼跃出水面,落到

颤抖的杂草中。他们抬起还在震荡的

 

灼热锯片,检查它刚才锯出的口子。

然后,刮去坏死的苔藓,把缠绕住

伤口、勾连大地不放的藤蔓,清除

 

干净,然后点了点头。发动机颤抖着

恢复工作,木屑飞溅的速度,因鲨齿

咬合更均匀,大大加快。他们捂着眼,

 

生怕被粉碎的巢打到。香蕉园上空,

岛屿耸起了它的双角6。日出的光线

顺着它的峡谷流淌,鲜血溅在杉木身上,

 

林子里,溢满了一片献祭的阳光。

一棵高米尔树嘎嘎裂开。支柱没了,

只剩一树叶子如大块油毡。渔民们

 

听到嘎嘎声往后跳开。桅杆缓缓

倾斜,倒入蕨类的沟里;脚下袭来

大地的震动,阵阵波动随之退散。

 

(摘自《奥麦罗斯》书章)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