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

20年持续畅销,至今读来仍是感动。《我们仨》讲述了一代知识精英的家庭日常生活,但是却是人在世界上基本也是根本的生活。“有独立知识分子基本的品格含在其中,然而却平和得不着痕迹”。
编号:
217209787108076427
销售价:
¥54.40
市场价:
¥68.00
 
  • 月销量: 0
  • 评分数: 0
  • 评分: 0.0
数量:

商品介绍

编辑推


编辑推荐
20年持续畅销,至今读来仍是感动。《我们仨》讲述了一代知识精英的家庭日常生活,但是却是人在世界上基本也是根本的生活。“有独立知识分子基本的品格含在其中,然而却平和得不着痕迹”。

图书市场久违了这样至情至性的作品。没有过火到可笑的煽情,没有所谓的内幕。这只是一位一个老人在孤独的晚景里同彼岸的家人无声的对话。也许它和读者事先的期待会有出入,它恐怕满足不了大家的好奇心,但是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所有不平凡的东西都被滤掉了,剩下只是普通的亲情。

增补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资料,以及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邀您一起,重温过去,体味隽永。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杨绛晚年撰写的回忆录,难得的大家小书,文字清丽幽默,内蕴深厚隽永,平实的语言表现出强大的张力,极具文学价值。
一部浓缩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读书人家庭史,是大历史中的小团圆、小别离,也是一个特殊家庭所经历的大时代与大风雨。
影响深远的一本书,20年来的畅销经典,饱含人生智慧与透彻感悟,令人不忍释卷,回味绵长。

读者眼里的《我们仨》——

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所有不平凡的东西都被滤掉了,剩下只是普通的亲情。她坐在炉前喃喃独语,亲人在那头默默应和,那暗火微温透过婉约的文字温暖了在这真情缺席的时代里挣扎的不幸的我们。
人生的一切际遇,爱情、亲情,对于迟暮的回忆者来说,坚强的背后是一捧热泪;就象在封底,这个值得尊敬的老人说:“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一张读书的书桌。做人的本色,温暖,风趣,真是神仙般的人物。
内容简介

1998年,钱锺书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的女儿相继离去,杨绛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本书开头,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则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安全的庇护所。第三部分则是记录了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皆由杨先生亲手书写说明。

杨先生的文字含蓄节制,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先生的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2023年是《我们仨》出版20周年。我们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照片、家书、手札、日记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媒体评论
◎以杨先生的学问、阅历和身份,面对诡谲的历史、苦斗的生命、眷眷的亲情,用笔墨寄托怀念与哀思,自有其大悲哀、大遗憾、大透彻与大平静。一方面是才智过人的意气与襟怀,一方面是历史的嘲弄与摇摆;一方面是令人羡妒而又难以企及的学术与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内心的孤寂与清高;一方面是洞穿的透亮与了断,一方面是至清无鱼的嗟叹。这样的书读了令人思绪萦回不已。
——王蒙


◎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着……《我们仨》结尾的一句话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很可能所有仍正常活着的人都不知道家究竟在哪里,但是,其中有少数人已经看明白,它肯定不在我们暂栖的这个世界上。
——周国平

商品评论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商品咨询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