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缔造不在一朝一夕。汉帝国最低调的盛世“昭宣中兴”,开始于汉景帝的文治武功;唐帝国的巅峰“开元之治”,肇始于武则天的官职改革;而朱元璋的制度创新与吏治实践,奠定了明帝国的骄傲“永乐盛世”。本书作者李晓鹏,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重新进入中华两千年帝制历史。制度的破旧立新、机构的创新设置、困境的有效应对,共同缔造了汉、唐、明的盛世。一代代帝王总结前朝治乱得失,创新性地探索与变革,使帝国的内政、经济、社会有序运转,传承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如何在诸多古文明中脱颖而出,传承至今?帝制制度如何一步步确立,又在文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帝制时代的治乱得失留下了哪些治理经验?本书以全新视角,总结出与众不同的盛世启示。
导言 农耕中国: 从汉武帝的反击说起 001第一章 由文明诞生至大唐盛世:帝国制度逐步确立一、 大河文明: 农耕帝国起源之谜 007二、 天佑中华: 华夏文明的特殊之处 010三、 帝制时代: 郡县制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014四、 秦亡汉兴: 汉武帝的“反' 封建' ” 斗争 018五、 魏晋风度: 门阀政治的终极产物 024六、 佛教西来: 魏太武帝和周武帝对佛教的世俗化改造 028七、 杨坚复辟: 中央集权的回归 032八、 科举革命: 走向鼎盛的帝国 034第二章 由大唐盛世至元朝灭亡:无法摆脱的兴衰宿命?一、 盛极而衰: 中华帝国无法突破的 300 年大限 041二、 黄巢起义: 藩镇的崛起与关中地区的兴衰 043三、 苟且偷生:“杯酒释兵权” 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047四、 大元进士: 在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中抉择的汉民族精英 051第三章 吏治之思:朱元璋反腐的历史逻辑一、 另类“暴君”: 不被理解的朱元璋 057二、 反腐风暴: 布衣天子的心路历程 065三、 官不聊生: 明初官员的工资水平分析 071四、 山头之争: 立国初期的权力斗争 075五、 丞相造反:“胡惟庸谋反案” 078六、 孤注一掷: 胡惟庸造反的真伪与可行性 082七、 血流成河: 朱元璋的艰难选择 088第四章 大明盛世:明初的制度设计一、 监察独立: 设立锦衣卫制度的意义 095二、《 逆臣录》: 蓝玉谋反的证据与动机 097三、 反腐疑云: 诛杀功臣还是反腐倡廉? 100四、 分权而治: 亲王、 文臣、 武将的分工与制衡 104五、 创立东厂: 特务机构还是监察机构? 107六、“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反腐败失败了吗? 110七、 远迈汉唐: 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疆域的扩张 119八、 天子戍边:“土木堡之变” 与定都北京的战略意义 127第五章 “成化中兴”:帝国制度的有效运行一、 烽烟四起: 成化初年的国家乱局 135二、 荆襄平乱: 少年皇帝的铁血政策 142三、 编户齐民: 军事镇压之后的社会治理 150四、 政通人和: 古代专制政府存在的价值 155五、 专家治国: 科举考试和人才历练制度 158六、 储君之路: 明朝的太子培养制度 160七、 鸟尽弓藏: 韩雍致仕与两广治理 164第六章 太监汪直:盛世的危机初露端倪一、 贪腐黑幕: 死在西厂大牢里的建宁卫指挥
李晓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Research Fellow),著有《城市战略家》《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等作品,擅长从经济和战略的视角探究历史问题。
基本信息 | |
---|---|
ISBN | 9787545573329 |
条码 | 9787545573329 |
编者 | 1 |
出版年月 | 2023.03 |
出版社 | 无版别 |
版次 | 1 |
暂无商品评论信息
暂无商品咨询信息